EBET易博(中国)

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展概况
发布日期:2025-07-31 13:23:07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展概况

1、我国汽车行业的开展概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开展,汽车产业在21世纪迎来了黄金机遇期。2004-2017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期,产销量年均增长超过14%。然而,2018-2020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贸易争端等因素,行业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并一度出现下滑。自2021年起,政府出台促进消费政策,车企推出降价和促销活动,市场信心回升,2021年汽车产销量回升至2600万台以上。2024年,汽车产销量稳定增长,分别达3,128.20万台和3,143.60万台,同比增长分别为3.72%和4.46%。

2020-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及增长率

2-250I1132354W4.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2020-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2-250I1132403542.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经过20多年的开展后,2021年产销突破350万辆,成为全球重要市场。自2001年启动“863”计划以来,经历了战略规划期(2001-2008年)、导入期(2009-2015年)和成长期(2016年至今)。2009年起,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逐步成熟,规模化推广正展开。2024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规划(2021-2035年)》大力有助于下,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最大亮点,产销量陆续在10年蝉联世界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左右。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59万辆,同比增长35.50%,占汽车总销量40.9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771.94万辆,同比增长15.47%;插电式混动汽车销售514.14万辆,同比增长83.35%。

2020-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增长率

2-250I11324125G.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2020-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2-250I11324203c.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3、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开展趋势

截至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陆续在十年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达到40.93%,超额完成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规划》提出的2025年20%的目标。自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驱动阶段,成为快速成长的行业。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有助于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展。

(1)各国政府持续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2-250I1132552B6.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国家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展的态度是明确的。

(2)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开展战略规划

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开展规划主要基于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规划(2021-2035年)》。这份开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长期规划要点:

一是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电耗降至12.0kWh/100km,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2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商用,完善充换电、加氢设施,放宽市场准入。

二是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为主流,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燃料电池车实现商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氢燃料供给体系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展重点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

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线路图2.0》,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展着力点放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具体开展路径规划如下:

具体开展路径规划

2-250I1132531L2.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4、行业开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新时代开展理念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开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政府顺利获得相关政策有助于产业开展,促进绿色开展,并助力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自2012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力量。2)经济开展带动汽车需求增长

汽车行业的开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居民收入的提升将有助于乘用车需求持续增长。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开展,未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经济持续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和内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二、三线城市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3)限购限行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其快速开展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一线和二线城市顺利获得限购、限行传统乘用车,并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较为宽松的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开展。

4)科技进步助力行业开展

技术创新有助于产品升级,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带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所未有的开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依托高水平设计平台和理念,向智能化、自动化开展,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完善,产品性能显著提升,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吸引力不断增强。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加剧将对车企盈利造成压力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向多样化和个性化转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期的高投入在研发和生产方面,结合价格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压缩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影响其盈利能力。

2)智能网联开展加剧技术竞争与成本压力

我国汽车市场正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开展,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研发投入与价格下降趋势可能压缩利润,影响盈利能力。同时,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突破为行业带来新机遇,未来5-10年,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将进入不同开展阶段。车企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但也面临成本压力和不确定性。

3)电池安全标准升级推高成本与技术门槛

2025年3月28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获批,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新规要求重构电池包设计,提升成本占比。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成为理想解决方案,但量产仍处于初期阶段,车企面临技术选择和成本风险。

5、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我国对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监管体系很严格,对于准入标准、投资情况、生产和销售情况等都进行严格控制。企业准入资格和汽车产品都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严格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和产品,将撤销其相关资质。新的企业想要进入行业,也要符合相应的要求:

进入行业主要壁垒

2-250I1132510391.jpg

资料来源:EBET易博(中国)

6、行业竞争状况

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外部竞争者进入该行业存在较高的壁垒。根据2012年6月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规划(2012—2020年)》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并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原理,是一种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取得生产准入资质,并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

伴随着国内新势力造车的不断开展和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力进入,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国内传统汽车企业、外资品牌和国内新势力汽车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传统制造商除北汽新能源外,主要还包括比亚迪、赛力斯、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外资厂商既包括日产汽车、大众汽车、宝马汽车等传统汽车巨头,也包括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新兴企业;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则以小米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为主要代表。

《2025-203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及开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开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给予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