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微生态制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报告编号】WSTZJ
微生态制剂行业产业政策及八大进入壁垒分析(附报告目录)
1、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动物体内环境之间,动物体与外界之间三者相互关系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细胞、分子水平的方法学。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wellbeing)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
相关报告: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微生态制剂与其他药物有所不同,理论上讲,它优于抗生素,克服了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作用机理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方面:
(1)生态平衡理论
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寄居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一方面对宿主有利,能辅助宿主进行某些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对寄居的微生物有利,使之保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维持其生长与繁殖。在微生态系统内微群落水平中,少数优势群对整个群落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微种群内部中优势个体对整个群落起着控制作用。一旦因种种原因而失去优势种群,则微群落就会解体。
若失去优势个体,则优势种群更替,并改变了微生态平衡。例如:由于抗生素、放射治疗、手术和过敏性疾患等因素引起正常菌群变化,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即生态和菌群遭受失调,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双重感染和免疫力降低等。利用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失调的菌群,使宿主体内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肠道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生物屏障是指肠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可阻止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定植。生物屏障是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顺利获得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来致病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就是这类正常菌群中的成员,可参与生物屏障结构,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生物夺氧理论
根据正常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规律,人或动物出生时是无菌的,出生后不久就被一系列微生物细菌定植了。定植的顺序先是需氧菌,后是兼性厌氧菌,随后的是厌氧菌。厌氧菌之所以不能先定植,是因为自然生境内有过多的氧。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一段时期后,由于氧被大量消耗,从而给予了厌氧菌生长条件,厌氧菌才能生长。厌氧菌虽然不能先定植,但是整个微生态系统中其数量上占据首位,并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利用无毒、无害、非致病性微生物(如蜡杆芽胞杆菌等)暂时在肠道内定植,使局部环境中氧分子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造成适合正常肠道优势菌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生长,最终达到微生态平衡。
(4)三流循环学说
三流循环其主要内容是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循环。能量流即能源运转,正常微生物群的内部与其宿主保持着能源交换和运转的关系。现在已提出一个生态能源学的分支,它们研究人类、动植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所存在着能源的交换关系。近年已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中发现,人和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microvilli)与正常细菌细胞壁上的菌毛(pili)极为贴近,并发现有物质交换的现象发生。物质流即物质交换正常生理菌群的能源与物质均依赖于宿主,不存在宏观生态学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区别。但都存在着降解(catabolison)与合成(anabolism)的代谢。降解与合成是微生物代谢中的必然途径,这与宿主细胞的功能是一致的。正常生理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细胞顺利获得降解和合成代谢进行物质交换。裂解的细胞与细胞外酶可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产生的酶、维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的细胞成分也可为宿主细胞利用,如此反复进行着物质交换。基因流即基因交换在正常微生物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即 DNA)交换,例如耐药因子(R 因子)、产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间顺利获得物质的传递进行交换。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促进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还可降解肠道的有毒物质(如氨、酚、内毒素等),保证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基因流的正常运转。
在微生态制剂应用方面,它与其他药物不同,其能起到“已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重要作用,重点是“无病保健”。这就是说,即使健康人群,也可以服用,增进健康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当然也同时产生防病、治病作用。
微生态制剂顺利获得扶植正常微生物种群,调整生理平衡,发挥生物拮抗作用,从而可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日益普遍的今天,行业内领先企业已认识到它们在恢复动物生命体健康和动物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调整微生态失调、生物拮抗、代谢产物、增强免疫、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等。
2、微生态制剂开展历程
(1)低迷阶段
2000 年-2003 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处于投机性、无序竞争的混乱阶段,行业也经历着最为低迷的开展阶段。在此期间,由于许多企业看到该行业有利可图,众多不具备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的兽药企业、添加剂企业纷纷加入微生态行业,造成了以价格战和虚假宣传为主的恶性竞争,使这一新兴产业的开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据中国动物微生态学会的不完全统计,仅这几年,全国动物微生态企业数量激增至 500-600 家,90%以上的企业不具备研发和生产条件。市场中各种微生态产品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消费者对此真假难辨,对微生态行业及其产品逐渐丧失信心。
(2)整合复苏阶段
2003 年-2006 年中国微生态行业进入了全面产业整合阶段。这期间,微生态从业企业数量锐减,投机主义者纷纷退出。截至 2006 年底,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的规模化企业已不足 50 家。2006 年-2009 年,是中国动物微生态行业开始复苏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动物微生态品牌企业的成长,研发服务水平的提高、国内关于微生态舆论氛围的好转、各种应用实践取得的持续数据以及中国养殖业对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的日趋重视等因素。
2005 年禽流感带给国内养殖业的阴影还未消去,2006 年猪的“无名高热病”又席卷全国,2007 年中国宠物粮导致了美国大批宠物的死亡,2008 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又给国内奶企造成沉重的打击,紧接着 2009 年在全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口蹄疫。在几乎一年一场灾难的频率下,中国禽畜产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仅仅自身无法继续可持续开展,而且严重陷于国内外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之中,变革之路迫在眉睫。变革的目标就是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这种中国禽畜产业开展模式的转变是无法改变的。作为开展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技术保证的动物微生态技术,此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行业论坛和学术研讨应运而生。
养殖行业中规模化中小牧场迅速崛起,取代散养成为主流养殖模式,集团养殖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骨干性作用愈发突出。这标志着一个成熟而理性的消费群体的崛起,从而使那些依托低端市场搞恶性竞争的微生态企业,日渐失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难以生存。经历过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之后,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开始进入健康有序开展的良性轨道,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开展阶段。此时不仅动物微生态产业的从业企业素质发生了本质的提升,动物微生态的消费市场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饲料行业的整合已经呈现阶段性成果,集团化、规模化代替了千家万厂。
(3)开展阶段
随着养殖业从治疗医学阶段到预防医学阶段再到生态医学阶段的转变,以及食品安全和饲用抗生素的禁用,动物微生态迎来了一个黄金开展期。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专业微生态制剂企业,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主导性力量。国内的一些骨干企业如正大集团、通威股份、温氏食品、新希望集团等,主动寻求合作,表明动物微生态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中国畜产业的内在需求迅速催生了动物微生态产业的快速复苏,并成为驱动动物微生态产业开展的澎湃动力。
随着养殖业和饲料业的选择能力的提升,动物微生态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消费市场要求动物微生态企业给予更加专业的动物微生态技术和产品。为了获取更高使用价值的菌种,动物微生态研究专家必须从菌种的自然筛选、定向选育、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到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性、产品稳定性等多项测试,做大量的研发工作;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养殖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考虑不同动物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养殖水平等各种情况,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动物微生态产业作为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的上游产业,对技术密集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的严格要求。
3、政策趋严促其前景向好
微生态制剂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微生态制剂产品和技术将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动物微生态行业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周期性不明显。环保税开征、团体标准出台、兽药减量化、加强市场规范、疫情防控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或修订,促进了动物微生态行业的开展。
2018 年 1 月 1 日,《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迫使畜禽养殖业转向生态化、规范化,动物微生态制剂、生态饲料等产品,在养殖生产得到广泛应用。
2018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生物饲料产品分类》团体标准。该标准为我国生物饲料首个团体标准,对规范生物饲料产业开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2018 年 9 月 7 日,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又发布了《发酵饲料技术通则》、《饲料原料酿酒酵母培养物》、《饲料原料酿酒酵母发酵白酒糟》、《饲料添加剂植物乳杆菌》等 4 项团体标准,于 2018年 12 月 1 日实施,逐渐规范并引导产业健康开展。
2018 年 4 月 20 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召开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 年),明确了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在 2020 年底以前,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饲料生产中退出。农业农村部 2018 年 5 月 10 日在各地确定了100 家试点养殖场。
2018 年 4 月 27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对宠物饲料增补 78 个饲料添加剂品种进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宠物饲料企业自 2019 年 5 月 1 日起需具有相应的资质许可。同时,制定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宠物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宠物饲料标签规定》《宠物饲料卫生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宠物饲料市场,促进宠物饲料行业开展。
自 2018 年 5 月 1 日起,停止生产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 3 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农业部近三年共禁止了 8 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养殖业仅剩 11 种可用。
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新版《饲料卫生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增加了污染物项目,扩大了适宜和饲料种类,细化了各项目在不同饲料原料以及不同动物类别和不同生长阶段饲料产品中的限量值,同时修改了部分项目检测方法。
2018 年 6 月 21 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 43 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1-2018)等 9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共计 266 种农残限量标准,涉及多种检测方法。
201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修订版),严格遵守“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最高限量”规定,不得超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受拉尼娜天气、中美贸易争端影响,饲料原料豆粕行情跌宕起伏;国内非洲猪瘟持续爆发,疫情区的猪遭到大量扑杀,同时也抑制了豆粕需求。
2018 年 9 月 13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 64 号公告,要求饲料生产企业暂停使用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猪用饲料,同时对泔水养猪做了相关规定。
2018 年 10 月 26 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降低配合饲料蛋白使用比例。该标准的出台有效的减少了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用量,并且 11 月 1 日起大型饲料厂开始执行新的低蛋白标准。
2018 年 10 月 31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 79 号公告,对生猪运输车辆监管提出要求;11 月 19 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加强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
2018 年 12 月 4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兽药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第 97 号公告),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兽药违法行为。
国家对养殖端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更加严格,饲用抗生素被限用和禁用,已成为当前养殖行业的新常态,动物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已被公认为最有希望代替饲用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行业壁垒
(1)政策壁垒
动物微生态行业是饲料添加剂行业的一个子类,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在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饲料添加剂行业的监管。现在,我国对饲料添加剂生产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管理,所有企业必须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且有效期为五年。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意识进入动物微生态行业,但是若没有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也无法进行生产销售。因此,政策法规也间接形成了进入动物微生态行业的一个重要壁垒。
(2)技术壁垒
动物微生态行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行业,需要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协作。在菌种选育、后期改造及产品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门槛。过去,饲料行业中存在众多中小动物微生态企业,中低档产品严重过剩,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许多企业已无法赚取生存所需要的利润,纷纷退出市场。在激烈的市场中,只有顺利获得不断提升自己产品质量水平,不依靠价格竞争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因此,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生产出来的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的饲料添加剂,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也是饲料添加剂企业生存与开展的必要条件。
掌握动物微生态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第一时间,动物微生态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技术难度体现在研发的持续性方面。这不仅仅是给予一次性的配方,更重要的是根据养殖区域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动物营养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等等,持续进行产品的培育,提高性价比,长期保持在产品市场中竞争力。这不仅要求企业在技术方面不能仅做一次性投入,而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建立长效的研发机制,并且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持续的研发投入对于中小饲料添加剂企业来讲,构成了较长的壁垒。其次,技术难度还体现在掌握一种技术,培育一株优良菌种需要较长的周期。只有顺利获得不断的研发投入,积累和完善自己的数据库,才能得到更有竞争力的菌种。
此外,在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下,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需要企业给予高性价比的产品,还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服务能力。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注重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需求,因此对作为饲料行业重要构成部分的微生态添加剂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饲料添加剂之动物微生态行业逐步进入新的竞争阶段之际,不掌握较先进的技术,仅仅凭借营销等手段,已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而掌握先进的技术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以及较长的时间积累。因而,动物微生态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3)规模和资金壁垒
动物微生态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作为高科技行业,每一株菌种从研发、生产到最终产品终端的销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和设备等。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便不能给研发人员一个良好的研发环境以及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便不能承受从研发到取得成果这漫长周期的持续性资金净流出,甚至可能面临研发成果无意义带来的损失。许多资金实力不佳的中小企业,往往还没有走出研发阶段,就已经在市场中消失。
在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之后,规模稍大的企业便凭借其规模与资金优势,不断的收购兼并中小企业,在形成规模化经营来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更高利润的同时,也无形中为其他中小企业构成了规模壁垒,使中小企业在动物微生态行业中越来越难存货。
(4)人才壁垒
动物微生态行业虽然隶属于饲料添加剂行业,但是其占据着价值链的上端。只有顺利获得不断地研发及科研创新,才能维持其行业地位。新产品、新技术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给科研人员给予良好的工作科研环境,优厚的待遇等便成为各类人才就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同时,伴随着企业规模化的进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对行业有深刻体会并在实践中积累大量宝贵经验的管理人才也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的财富。很多中小企业无法给予这些人才相应的科研环境及待遇,便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因此,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无形之中成为了进入动物微生态行业重要的壁垒。
(5)品牌、信誉及销售渠道壁垒
品牌是企业研发技术、产品质量、规模、营销、售后服务和市场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品牌已经成为了大型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然而,品牌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新进入的企业往往因为知名度较低,增加了业务拓展的难度,也加大了市场开发的费用。在行业整体利润率逐渐降低的今天,品牌较弱的企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开展乃至生存。因此,品牌效应也成为进入动物微生态行业重要的壁垒。
动物微生态的非直销领域现在主要销售渠道是经销商、直营连锁店及加盟连锁店方式。渠道资源,尤其是优质渠道资源是有限的,先进入的产品与渠道商在长期合作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占据了有利位置,面对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复杂的市场管理,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
5、生态养殖是养殖业的未来
养殖业在造成严重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同时,自身亦深处生存危机中。最大的特征是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加困难。由于一些疫病长期流行,病原的毒力发生变异,其症状、病变出现非典型化,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常常造成畜禽大批死亡。同时,在防治细菌病时,长期盲目滥用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细菌产生耐药性。近几年大多数牧场深陷动物死亡率高、药费高、饲料转化率低、养殖效益低的“两高两低”不良循环中。
从开展趋势来看,动物微生态产业将进入以技术创新和市场细分为主导的品牌化竞争时代,技术研发能力必将成为企业持续开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专业化细分市场的竞争策略成为各家动物微生态企业划分地盘的依据。随着养殖业和饲料业越来越趋于集中化和规模化,非品牌的小动物微生态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直至被收购兼并淘汰。未来中国动物微生态产业的竞争态势将建立在精准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不同的动物微生态企业开始定位于不同的自身专业化优势领域,有的专做规模用户,有的专做基层渠道;有的专做水产,有的专做奶牛,有的专做畜禽;有的专做菌粉生产,有的专做市场销售;而且动物微生态在产品功能定位上有进一步细分:从过去的益生素开展到现今的动物肠道菌群调控、粘膜免疫、营养调控、抗感染、抗应激、繁殖优化、环境调控、畜产品品质改良、饲料或原料发酵、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
第一章 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概述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产品概述
一、微生态制剂开展历史
二、微生态制剂的种类
第二节 微生态制剂理论根据
一、生态平衡理论
二、生物屏障理论
三、生物夺氧理论
四、三流循环学说
第三节 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与应用
第二章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产业政策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产品标准分析
三、微生态制剂产品进出口政策分析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市场开展概况
第一节 2014-2018年国际微生态制剂市场开展概况
一、国外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市场概况
二、微生态制剂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市场开展概况
一、微生态制剂产业特点分析
二、不同菌种微生态制剂的区分应用
三、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概况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开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开展动态
第二节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的产业现状及对解决畜牧业突出问题的作用
第五章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应用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应用概述
一、微生态制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二、微生态制剂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
三、微生态制剂在果蔬上的应用
四、微生态制剂在牧草上的应用
五、微生态制剂用于生产SOD功能食品
六、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上的应用
七、微生态制剂在仔猪养殖中的应用
八、微生态制剂在生态养猪发酵床垫料中的应用
九、微生态制剂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十、微生态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十一、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十二、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可改善畜禽健康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及优点
二、开发和应用微生态制剂
三、微生物群与营养关系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 作用
一、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二、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物学作用
三、消化道微生态失衡与功能紊乱
四、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紊乱调节中的作用
五、微生态制剂调节 肠道紊乱的作用机理
六、微生态制剂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对毛皮动物的作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二、微生态制剂在动物肠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三、微生态制剂在毛皮动物上的作用表现
四、微生态制剂现在产品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第五节 2014-2018年中国动物养殖应用微生态制剂
一、微生态制剂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效果
二、使用微生态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2014-2018年针对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紊乱起调节作用
一、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二、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物学作用
三、消化道微生态失衡与功能紊乱
四、微生态制剂在肠道紊乱调节 中的作用
五、微生态制剂调节 肠道紊乱的作用机理
六、微生态制剂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2014-2018年中国水产微生态制剂应用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常用水产微生态制剂介绍
第二节 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选种及制备
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1、益生元
2、益生素
第三节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与水产养殖分析
一、水中的微生物与水生生物间的关系
二、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
三、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第四节 2014-2018年饲用水产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五节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使用
第六节 2014-2018年水产微生态制剂质量调查
一、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三、对策
第七节 2014-2018年水产微生物制剂粉剂与水剂两种剂型各有长短
第八节 正确认识益生素
一、养殖业者对益生素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二、现在国内益生素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企业者对益生素产品市场上的表现
四、正确认识益生素
第七章 2014-2018年中国人用微生态制剂全国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人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范围
1、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2、医源性感染疾病的防治
3、肝脏疾病的防治
4、便秘的防治
5、婴幼儿保健
6、防治高胆固醇血症
7、防治癌症
第二节 2014-2018年全国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
一、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二、微生态制剂的价格走势
第三节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主要城市市场分析
一、国内主要城市微生态制剂市场容量横向比较
二、微生态制剂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三、北京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四、上海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五、广州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六、杭州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七、武汉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八、沈阳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九、成都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十、南京地区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
第四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主要产品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
1、饲用微生态市场竞争情况
2、猪禽养殖用微生态市场竞争情况
3、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市场竞争情况
4、反刍动物用微生态市场竞争情况
二、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市场份额
三、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医院采购价格
四、金双歧市场分析
五、培菲康市场分析
六、整肠生胶囊市场分析
七、米雅BM市场分析
八、丽珠肠乐市场分析
九、妈咪爱市场分析
十、益生素市场分析
第八章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市场供需调查分析
第一节 中国微生态制剂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中国微生态制剂供给分析
第三节 中国微生态制剂重点客户调查分析
一、重点客户行为调查分析
二、重点客户需求调查分析
三、重点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四、重点客户采购与渠道调查分析
五、重点客户品牌战略调查分析
第九章 2017-2019年Q2中国活性酵母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7-2019年Q2中国活性酵母进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
二、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17-2019年Q2中国活性酵母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数量分析
二、出口金额分析
第三节 2017-2019年Q2中国活性酵母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第四节 2017-2019年Q2中国活性酵母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一、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二、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十章 2017-2019年Q2中国非活性酵母,已死单细胞微生物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7-2019年Q2中国非活性酵母,已死单细胞微生物进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
二、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17-2019年Q2中国非活性酵母,已死单细胞微生物出口数据分析
一、出口数量分析
二、出口金额分析
第三节 2017-2019年Q2中国非活性酵母,已死单细胞微生物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第四节 2017-2019年Q2中国非活性酵母,已死单细胞微生物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一、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二、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十一章 2014-2018年微生态制剂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外微生态制剂产品竞争现状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产品竞争力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技术竞争分析
三、微生态制剂产品价格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集中度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十二章 微生态制剂领先企业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概况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六、企业开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概况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六、企业开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概况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六、企业开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概况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六、企业开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微生态制剂产品概况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六、企业开展战略分析
第十三章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业开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开展前景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产品趋势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研发技术方向分析
三、微生态制剂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产品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三、微生态制剂进出口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第四节 微生态制剂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第十四章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投资机会分析
一、微生态制剂投资潜力分析
二、微生态制剂投资吸引力分析
第三节 2019-2025年中国微生态制剂产品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二、技术风险分析
三、政策风险分析
第四节业内专家建议
拔打EBET易博(中国)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EBET易博(中国)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EBET易博(中国)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户名:北京EBET易博(中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任何客户订购EBET易博(中国)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EBET易博(中国)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